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

女孩送我"rain cheque",甚麼意思?



除夕夜兄弟聚餐,酒酣耳熱之際,總結去年感情狀況。兄弟甲不諱言,早些時約女子吃晚飯,不過是尋常不過的社交活動,卻換來百般藉口。女方最後拋下一句:"Rain cheque?"兄弟甲摸不著頭腦,雙方亦無下文。

兄弟乙聞言不悅,說"rain cheque"就是拒絕的意思。「食餐飯啫,唔想去咪直接話唔去囉,轉彎抹角做乜?」我們對他何以得知"rain cheque"的含意大感興趣。他說忘了在哪兒聽過,就記得跟球賽有關,大概是球賽因天雨取消,賽方會發給觀眾下趟免費入場的門票,是為rain cheque。

美國是體育大國,運動愛好者眾多,故不少運動術語都融入了日常生活,成了俚語。"Rain cheque"頗似這類平民化的專業用語。要查美國俚語,當然得查高克毅、高克永昆仲編撰的經典《最新通俗美語詞典》。回家一翻,果然就有。書中"rain check"條下,記道:
職業棒球賽臨時取消,或九局賽程只打完三局而停賽,觀眾得領「雨票」(或以原票存根作為雨票),改期舉行時憑票入場。
兄弟確是博聞,說中了"rain cheque"的來歷。書說「此詞不限於球賽及其他賣門票的公開演出,在日常生活中,亦普遍應用。」例如商店清貨大減價,但貨品供不應求,為免晚到的顧客失望,商店也可派發不限期的「雨票」,保證以後可以按同一價格購買:"Sorry, the item you want is sold out. But you can have a rain check."另一例子,則正好切合我們的話題:
有人請吃飯,你有事不能奉陪,可以婉謝道:"I'll take a rain check."(「我就拿一張雨票吧。」)或"May I take a rain check?"(「能否給我一張雨票?」)意謂這次抱歉不能來,下次有請必到。
原來人家送我「雨票」,不一定欲教我碰灰;相反,對方或有意反過來約我。想到「雨票」的原意,此解甚妥:球賽取消,觀眾手持「雨票」,乃下回必能免費進場的承諾。承諾啊,收到「雨票」的兄弟也許不必失望,畢竟對方傳來不是「好人卡」(當然,考慮到那些藉口,神女無心,襄王就另尋好夢去吧)。

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

「甄嬛」、「發酵」怎樣唸?


《咬文嚼字》編輯部公布了本年度「十大語文差錯」。惹來最多熱議的錯處,是「僥倖」落榜的「甄嬛」。今年清宮劇《甄嬛傳》教中港兩地煲劇一族著迷,但留意到主角一直唸錯自己名字的觀眾卻寥寥。「嬛」字有三種讀音:huán(粵音「環」)、xuān(粵音「喧」)、qióng(粵音「瓊」)。作為人名,若無提示,其實無從判斷哪個讀音方是正確。不過,劇中原來曾交代甄嬛之名取自宋代蔡伸〈一剪梅〉「嬛嬛一嫋楚宮腰」句。「嬛嬛」形容女子柔美嬌嬈,讀作xuān xuān,唯劇組人員不察,由始至終把「嬛」字唸作huán,誤導了上億只管追捧劇集、不願深究內容的劇迷。「嬛」字唸作huán時,多見於「嫏嬛」(或作「琅嬛」)一詞,指仙人藏書之洞府。甄嬛之誤,「遺害」雖廣,「嬛」字始終不是常用字,《咬文嚼字》編輯部遂未有把它列進黑名單。我納悶:《甄嬛傳》是改編劇,劇集播映前,或拍攝期間,劇組當曾邀請原著作者品評攝製版本吧?可是失誤並未能杜漸於劇集面世前,想來攝製隊伍,甚至原著作者,皆對此「嬛」字的讀音不甚了了。「嬛」字罕聞,可見一斑。

這項公布叫我最在意的,是「酵」的讀音。兒時見女同學繫一條奪目的絲帶,戴一個精緻的頭箍,便取笑她發姣。年齒稍長,思想仍一般幼稚,唯識字多了,就玩弄一下文字遊戲,謂嬌嬈的女子「發酵」。我輩如此應用「發酵」一詞,當比取其原義頻繁。然而今日方知,這「酵」字粵音不是「哮」而是「窖」(普通話jiào)。然則「酵母」應唸如「教母」,「酵素」當唸作「教數」。這個正音,我恐怕無法適應了。

延伸閱讀:

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"Watch Your Style"有中譯嗎?



帝舵表的品牌標語真高明 -- Watch Your Style,雙關渾然天成,運用得清清爽爽。未知已有中譯否?其實沒關係,反正我一瞥見這標語,就給它配了一個同樣渾然天成的中文版本 -- Watch Your Style,有錶就有款,「錶你有冇」。

華荷先生怎樣說?



每日乘渡輪下班,行經藝術館,總見遊人給館外的瑪麗蓮夢露像拍照。安迪華荷展覽的裝飾煞是奪目,那道粉紅底白字的橫額,給我的印象最深:”POP ART IS FOR EVERYONE”。這是華荷有名的語錄。館方翻譯為「普普藝術是屬於所有人的」,字分兩行,上五下六,因為不齊整,有些刺眼,教我覺得也許有更佳的中譯。試推敲:

一、「是」和「屬於」皆表示「普普藝術」與「所有人」的從屬關係,不必架床疊屋,保留其一即可:「普普藝術是所有人的」或「普普藝術屬於所有人」;

二、斟酌"for everyone"之意,似乎不是說「普普藝術」乃所有人都擁有的東西,而是為人所享的意思。如林肯蓋茲堡演說(Gettysburg Address)中的名言句"government of the people, by the people, for the people",就通常譯為「民有、民治、民享之政府」,"for the people"即「民所共享」之意。由是觀之,藝術館的翻譯也許不很妥貼,譯為「普普藝術,人所共享」較好;

三、「普普藝術,人所共享」甚工整,唯太像標語,不夠活潑,不上定能配合英文原句的語境。可惜一時間尋不著原句出處。若以貼近口語形式來翻譯,似可譯為「普普藝術是給所有人的」。

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

「景嶺」何物?

偶聞景嶺書院之名。校名無疑取自所處地區調景嶺。可是「景嶺」之名,實在經不起推敲。

「景嶺」二字,實在是沒意義的。此話怎講?得從調景嶺歷史說起。話說將軍澳有海灣風平浪靜,名「照鏡灣」。灣畔山嶺以海灣為名,叫「照鏡環山」,又稱「照鏡嶺」。後來區內麵粉廠老闆自殺,老百姓又戲稱「照鏡嶺」為「吊頸嶺」。國共內戰後,國民黨部份敗軍流落至港,滯留摩星嶺一帶,再由港府移送到吊頸嶺。聚居者日眾,居地再稱為吊頸嶺,意頭不好,港府遂雅化地名,易為「調景嶺」,取調整難民景況之意。「調景嶺」一名,其實早已脫離土名本意。單取「景嶺」為校名,就連雅化後的意思也一併摒棄了。

原來景嶺書院前身是「香港社會局調景嶺營兒童學校」,後來轉由「港九各界救濟調景嶺難民營委員會」接辦,改名「香港調景嶺中學」。90年代中,學校因調景嶺清拆而停辦。到委員會成立「景嶺教育文化基金會」,始見「景嶺」之名,而基金會於區內所建新校,亦定名「景嶺書院」。港鐵調景嶺站外的道路築成後,政府依循惡例,名之為「景嶺路」。

地名總能反映地理、歷史、民生特徵。一旦改動,新名稱每每只是一堆諧音字,純為符號。原名的含意,通通煙消雲散。

中國人最忌諱,當權的中國人尤甚。北京不少胡同的本名,都具市俗氣息,表現社區特色之餘,也是地域歷史的印記。不過,民國以來的當權者,一嫌胡同土名不雅,二欲消滅封建餘韻,於是大肆更動胡同名稱,名為雅化,實為竄改歷史。錢鍾書《容安館札記》記載了部份胡同易名本末:

「北京坊巷名此類尤多,以余所知,如狗尾巴胡同改為高義伯胡同,羊尾巴胡同之改楊義賓胡同,王寡婦胡同之改王廣福胡同,羊肉胡同之改羊溢胡同,牛蹄筋胡同之改留題責胡同……」(第二百零一條)
禽畜原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,唯長官一聲「雅化」令下,名字跟動物有關的胡同,紛紛墮網。除錢鍾書列舉之例,尚有「豬尾巴胡同 —— 朱葦箔胡同」、「馬尾胡同 —— 慕義胡同」、「驢肉胡同 —— 禮路胡同」、「母豬胡同 —— 梅竹胡同」、「雞爪胡同 —— 吉兆胡同」、「屎殼螂胡同 —— 時刻亮胡同」等等。「汪太醫胡同」、「張皇親胡同」明顯跟封建文化相關,自難倖免,易名「汪太乙胡同」、「尚勤胡同」。有些新名稱,真是雅得一塌糊塗:「熟肉胡同 —— 輸入胡同」、「灌腸胡同 —— 官場胡同」、「張禿子胡同 —— 長圖治胡同」、「沙鍋劉胡同 —— 沙鍋琉璃胡同」。錢鍾書評道:「皆欲蓋彌彰,求雅愈俗……幾如文學家之改稱文學工作者矣」,論胡同而不忘橫踹一腳,真是本色。

單論雅化地名,香港人的思維倒完全跟祖國文化接軌:「狗爬徑 —— 九華徑」、「馬尿水 —— 馬料水」、「烏龜沙 —— 烏溪沙」、「陰澳 —— 欣澳」。更奇者,雅化地名的情況,以調景嶺鄰近地區尤甚:「鹹田 —— 藍田」、「蘇茅坪 —— 秀茂坪」、「雞寮 —— 翠屏」、「五鬼山 —— 五桂山」、「鱷魚山 —— 樂意山」、「下流灣 —— 田下灣」。

歷史、文化、意義是如何一點一點消弭、一步一步給遺忘,此即為鑑。

若從雅化後的地名再截取部份為名,則是雙重無意義。「景嶺」之名,正是一例。

痴談雅化,為區區校名、路名諸般斟酌,看來甚是無謂。可是,一天出現了「麻地天峰」、「肖其廣場」、「同羅國際金融中心」,再談保育、活化,也是徒勞。